新桐庐知县员外端修节行富有才名九霄未展于奋飞百里暂劳于绥抚言之美任即动征桡敢赋恶诗用伸攀送

词笔淩云正后生,安贫守道住神京。

昔年南国无虚誉,今日终朝有令名。

杨柳岸边挥袂去,木兰舟里载书行。

琴堂莫作多时计,碧落方开万里程。

李昉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猜你喜欢

轻黄著柳条,新春喜更始。感时重搔首,怅望不能已。

无由托深情,倾泻芳尊里。

堪笑我心,如顽如鄙。

兀兀腾腾,任物安委。

不解修行,亦不造罪。

不曾利人,亦不私己。

不持戒律,不徇忌讳。

不知礼乐,不行仁义。

人间所能,百无一会。

饥来吃饭,渴来饮水。

困则打睡,觉则行履。

热则单衣,寒则盖被。

无思无量,何忧何喜。

不悔不谋,无念无意。

凡生荣辱,逆旅而已。

林木栖鸟,亦可为比。

来且不禁,去亦不止。

不避不来,无赞无毁。

不厌丑恶,不羡善美。

不趣静室,不远闹市。

不说人非,不夸己是。

不厚尊崇,不薄贱稚。

亲爱冤仇,大小内外。

哀乐得丧,钦侮险易。

心无两睹,坦然一揆。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感而后应,迫而后起。

不畏锋刀,焉怕虎兕。

随物称呼,岂拘名字。

眼不就色,声不来耳。

凡所有相,皆属妄伪。

男女形声,悉非定体。

体相无心,不染不碍。

自在逍遥,物莫能累。

妙觉光圆,映彻表里。

包裹六极,无有遐迩。

光兮非光,如月在水。

取舍既难,复何比拟。

了兹妙用,迥然超彼。

或问所宗,此而已矣。

西风吹雁客还乡,黄菊初开别思长。南望石桥霜后橘,不知何日对君尝。

悠然拨雾见青天,丹桂飘香客未眠。玉斧仙人如有意,破除凡例不论钱。

山中山中白云深,丈人看云悟云心。

挂冠笑傲白云外,结楼面势西山阴。

琼户璇题玉为牖,朝暮白云栖拱斗。

下视醯鸡瓮里天,车如鸡栖马如狗。

昆仑方壶图画里,长风吹云海波起。

青鸾白鹿满芝田,目送归云心似水。

惭予执笔此操戈,暮下驰驱将奈何。

雨雪沾衣去家远,寒谷正待嘘春和。

此身如云等飘絮,日夜归心水东注。

负郭能分二顷田,我亦还依白云住。

少年辞家往京国,蓬根一断无消息。有时长想白云飞,江海茫茫泪沾臆。

归来归母悲且喜,悔作他乡远游子。却起高楼对白云,綵服翩翩足甘旨。

昔时望云煎百虑,今日看云美无度。却忆天涯望云日,平生心事从此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