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见月光明,照烛四天下。圆晖挂太虚,莹净能萧洒。
人道有亏盈,我见无衰谢。状似摩尼珠,光明无昼夜。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诗人张继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
春风骀荡吹人衣,残丝罥花曳空飞。
间愁十丈断不得,雄蜂雌蝶相因依。
高楼夹路凌云起,琐窗鸾柱弹流水。
鸾声啼老杨柳烟,香梦蒙蒙隔千里。
吏退公门静,萧然似宴居。
秋声来簟枕,晚色被庭除。
仄径窥栖鸟,荒池听跃鱼。
黄花恼陶令,搔道赋归欤。
山花昔年植,正在竹亭西。雨露频长养,岂同蒿与藜。
廿年始还家,见此枝犹低。隔岁缀芳蕊,花开剪成缇。
亭今已撤去,乱石甃为堤。复此与花别,梦寐不能迷。
颇闻此树下,春来踏成蹊。衡门不常关,顽童皆有携。
如何忍攀折,狼籍满春泥。遂令鸟雀至,月夜无枝栖。
渊明问来使,草木入诗题。安得人爱惜,高与南檐齐。
滨溪竹伴老梅丛,一种风姿与杏同。直者倒垂横者瘦,水中同漾影青红。
青山为谁高,影压三百里。竹深已迷桥,荷密半藏水。
区区名利人,坐瞑真可鄙。慨想云屋中,恐是古君子。
园林雨过秋萧索,幅巾谈笑情方乐。歘然一抹四朱弦,续续清声透帘幕。
轻拢慢撚手应心,如出自然非以学。露蝉凄咽春莺啭,变化逡巡动寥廓。
审音度曲肃众听,歌舞满堂生寂寞。自嗟投老饮量衰,一举为空金凿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