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通夷俗,均输问火田。江分巴字水,树入夜郎烟。
毒瘴含秋气,阴崖蔽曙天。路难空计日,身老不由年。
将命宁知远,归心讵可传。星郎复何意,出守五溪边。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凫鹜行中脱病身,竹林深处得幽人。只言官满浑无事,也被诗愁搅一春。
青编非剩语,糟粕有真腴。鞭策须常力,岁时可忽诸。
心穷千古上,灯继五更初。华国文章在,芸窗肯负儒。
虚牖任风行,灯摇坐不成。谁开一匹练,似得数重城。
自鉴呈身影,孤吟聚正声。古人于视听,毋取太分明。
微动风枝生丽态,半开檀口露浓香。
秦时避世宫娥老,旧日颜容旧日妆。
咫尺云山便出尘,我生长日自因循。
凭君画取江南胜,留向东斋伴老身。
五更听乌啼,乌是汝南鸡。闺中双玉箸,点点为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