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送君路、潮奔极浦,雾压荒堞。归兴无端自发。清歌即席乍阕。
看鬓角眉尖愁共结。柳条碧、素手亲折。料此后风萍逐流水,人天事悽绝。
清切。古今望眼空阔。对浩荡神州沈陆恨,付与霜雁咽。
休更说江湖,朋旧轻别。艳才易竭。销几回、来去春花秋月。
平地羌笳悲风叠。楼台好、胜游渐歇。拂明镜、婵娟圆又缺。
问梦觉、十万莺花,甚玉色、伤心一夜青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