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破浪扬帆,江心寺、这番才到。又何异、人来弱水,身游蓬岛。
顿觉胸中天地阔,转怜眼底江山小。御天风、我欲逐云飞,情飘渺。
追往事,重凭吊。寻胜迹,穷幽窈。想蛾眉伟绩,才人丽藻。
玉带镇山风雅擅,鼓声振夜烟尘扫。捲秋风、仍是旧波涛,伊人杳。
炎暑才收流火见。井梧一叶惊秋苑。天隙鳞文云片片。
凉侵面。仰看鸟雀填银汉。
紫芋缸菱香乍荐。山家风味元称善。四野砧声犹未遍。
鹑衣绽。芰荷可制强于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