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住衡山曾夜归,见君江客忆荆扉。星沉岭上人行早,
月过湖西鹤唳稀。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
今来唯有禅心在,乡路翻成向翠微。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日日颠风喧病枕,曾无片云飞虚空。方嗟大疾被囚缚,敢请上帝前民丰。
人嘱衰翁略外事,心存众瘼能宽中。纷纷盈尺谅旦夕,和霁迎得春融融。
婉婉丹山凤,飘飘万里飞。识时翻羽翼,览德下光辉。
逸势凌云起,和声遂吹微。层霄犹降顾,治世独知归。
缯缴初无虑,梧桐正可依。愿分阿阁地,永谢楚狂讥。
不浅春晖恋,仍淹九万程。风尘过逆旅,逢掖守诸生。
旧学潜心富,新诗彻骨清。远来君自见,多是为同声。
春殿龙香试綵毫,诗成夺得锦宫袍。归来笑拥如花妓,卧看蔷薇月上高。
九折盘纡过客愁,适当载笔扈宸游。长年见说枪竿岭,今日身亲到上头。
夜将半,潮正平,儿童告我玉壶倾。宾主分携各归去,犹有隔江渔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