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宦今空返,浮淮一雁秋。白云阴泽国,青草绕扬州。
调膳过花下,张筵到水头。昆山仍有玉,岁晏莫淹留。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乱拖游士伴噇酒,硬捉闲僧听做诗。后句不来瓶已罄,月凉山静角巾攲。
漠漠寒芦一港通,衣冠迎候礼从容。已陪徐步凤凰岭,更与遥谈狮子峰。
衰柳古池阴,寒蝉咽复吟。近兼风里叶,远带月中砧。
但觉露堪饮,忽惊秋已深。白头潘骑省,为尔不胜簪。
水西亭馆路逶迤,客到衡门出每迟。相别几时长揖罢,定应先诵近来诗。
三淮浪急大江回,几处惊如滟滪堆。我正思家行欲到,汝今那更别家来。
雁过南斋暮,魂消默坐中。
贱贫长作客,愁病欲成翁。
窗洒侵灯雨,庭翻走叶风。
山妻犹解事,未遣酒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