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不书高士传,形神自得逸人风。已传花洞将秦接,
更指茅山与蜀通。懒说岁年齐绛老,甘为乡曲号涪翁。
终朝卖卜无人识,敝服徒行入市中。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思亲不堪泣涕,匡时未有勋名。断机之训犹在,牵裾之恨几成。
似闻寂寂带经锄,老圃何知莫问渠。
况是汉阴机事息,岂忧芳草翳嘉蔬。
衡门草深鞍马稀,泖湖水多菱芡肥。贱买黄鱼供蓐食,宽裁白苧制深衣。
七州聚铁不成错,六鹢过都甘退飞。寄谢淮南两文学,相思新减玉腰围。
我来九曲访仙灵,积雨初收天气清。旧日虹桥无觅处,依然山色与溪声。
一勺清泉水,三年共此心。不堪弹别鹄,惟是邑中琴。
龙蛇百战争天下,各制雄心指此沟。
宁似九州分国土,地图初割海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