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下晚蝉愁,诗人旧怨秋。沅湘莫留滞,宛洛好遨游。
饮马逢黄菊,离家值白头。竟陵明月夜,为上庾公楼。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雪消泉似涨,冰解舟可通。操篙不惮冷,环渚故无穷。
歌咏淹短日,醉酣轻朔风。何须万乘相,始辨鸱夷翁。
江风吹老几羊裘,江月辉辉江水流。学馆星辰虚岁月,钓台烟雨自春秋。
狂奴故态情犹在,圣主劳谦道与谋。何处独留文正记,君臣千古思悠悠。
寒波白似面,远岫劣于眉。江上无多作,淮南正要诗。
当机密荐个中玄,女子何因坐佛前。切莫途中为解碍,刻舟求剑实徒然。
城内无多事,朝朝怯马蹄。门依堞影暗,首为主人低。
细语心常动,粗餐意倍迷。槟榔图一醉,便梦玉渊西。
金山锡谷细评量,风味端宜老赞皇。四海一瓶休袖手,更持北斗酌天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