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归有处,欲别笑无言。绿水到山口,青林连洞门。
月明寻石路,云霁望花源。早晚还乘鹤,悲歌向故园。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高阁盈千尽,征人借一棲。
水连天上下,山会浙东西。
炊甑荣枯幻,浮云出处齐。
感时心欲醉,风雨更凄迷。
两淮岁事恐全非,湖涨人家没半扉。妇女捕鱼天欲黑,小船载得水牛归。
睥睨沧溟上,登临兴若何。
烟笼关树远,雁带领云过。
柔橹鸣春溆,繁花照晚波。
双江无限思,只是夕阳多。
萧萧飞叶下林端,点点归鸦向晚看。云断中天孤塔迥,雪垂平野万家寒。
隆冬薪米添忧剧,外郡流亡得食难。自欲著书频避户,暂来岸帻一凭栏。
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
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
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
如此来几时,已过六七秋。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
拙退是其分,荣耀非所求。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
此语君莫怪,静思吾亦愁。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
丹楼彩日画中看,初上鸾坡举步难。劳动九重前席问,绣衣门外立天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