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君时复强登楼,云树苍茫怅别愁。两地情多孤夜月,十年官冷旧沧洲。
鹤林山色当杯绿,鲛室潮声到县秋。早晚香名应更达,泮池何事久淹留。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芳菲零落已残春,可惜韶华客邸身。清吏戒严孺子事,旋将狂叟作羁人。
蓦地东风池上路。绿怨红消,竟是谁分付。不断行云迷楚树。
闭门寒食梨花雨。
雨后斜阳芳草处。闲把情怀,付与东君主。便向西园飘柳絮。
不能飘散愁千缕。
平生无所好,所好在图书。藉此传心印,千秋意不虚。
杖藜绝顶穷追寻,青山世路争岖嵚。碧云遮断天外眼,春风吹老人间心。
大龙上天宝剑化,小龙入海明珠沈。无人更守玄帝鼎,有客欲问秦皇金。
巅崖谁念受辛苦,古洞未易潜幽深。神光不破幽暗恼,山鬼空作离骚吟。
我来俯仰一慷慨,山川良昔人民今。安得长松撑日月,华阳世界收层阴。
长啸一声下山去,草木为我留清音。
日落浊水中,夜光谁能分。高怀无近趣,清抱多远闻。
欲识丈夫志,心藏孤岳云。长安风尘别,咫尺不见君。
清晨下长淮,忽值秋风恶。
渺弥云雾昏,掀合鱼龙作。
方惊白浪高,又以寒潮落。
远渚时出没,轻舟自前却。
将投支戍迷,遇得孤港泊。
下缆寄芦林,寻村步芒屩。
傥有白醪沽,聊为野田酌。
茆屋何飕飕,瓦罂空索索。
却持杖头归,相顾还寂寞。
一夕不能眠,孤吟当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