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昔闻明月观,只伤荒野基。今逢明月湾,不值三五时。
择此二明月,洞庭看最奇。连山忽中断,远树分毫厘。
周回二十里,一片澄风漪。见说秋半夜,净无云物欺。
兼之星斗藏,独有神仙期。初闻锵镣跳,积渐调参差。
空中卓羽卫,波上停龙螭。踪舞玉烟节,高歌碧霜词。
清光悄不动,万象寒咿咿。此会非俗致,无由得旁窥。
但当乘扁舟,酒翁仍相随。或彻三弄笛,或成数联诗。
自然莹心骨,何用神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