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峰到溪止,澄溜向潭泻。
庙道走山腰,雀雏鸣屋瓦。
古壁画云雷,空庭俨舆马。
眷予来故乡,絜斋陈奠斝。
尚想昔丱童,维愚托民社。
每从诸父赛,朅至此祠下。
今齿踰不惑,双亲世似寡。
过此无所祷,曷慕逢时者。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白首无机似汉阴,桔槔闲挂在中林。鳣堂讲授诸生业,虎洞沉冥百代心。
盘蕨自堪供岁久,杖藜何必入山深。一尊且寿罗浮酒,莫笑疏家少赐金。
鸣鸟曾闻此地过,至今梧竹满丘阿。
政怀剪叶书周史,却恨翻枝入楚歌。
金井月明秋影薄,石坛风细晚凉多。
中郎去后知音少,共负奇才奈老何。
衔泥燕,声喽喽,尾涎涎。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
岂不解决绝高飞碧云里,何为地上衔泥滓。衔泥虽贱意有营,
杏梁朝日巢欲成。不见百鸟畏人林野宿,翻遭网罗俎其肉,
未若衔泥入华屋。燕衔泥,百鸟之智莫与齐。
南国佳人翠自颦,西山爽气我相亲。只应此夜团团月,偏照寒窗独宿人。
边关父老太多情,十二围屏齐列名。不独文章翔藻耀,行行字字皆心声。
岂谓声名早,番成不遇非。
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
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
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壎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