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苇截湾流,寒鱼未能越。
安知罟师意,设网遮其阙。
不须芳饵悬,何待清歌发。
所获胜纶竿,宁闻忧泽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故国衣冠已变迁,灵光此际独依然。一身幽蓟三千里,两鬓风霜十九年。
归去午桥非旧日,梦飞秋塞隔遥天。江南遗老如公少,青史名高万古传。
已是无僧顾,还应比石坚。苍苔古纽上,春草寺楼边。
虚壑留遗响,空山想昔悬。宏声本无尽,强起待他年。
瑶池日暖绮筵开,青鸟遥从阿母来。一曲云璈声并奏,两行斑綵舞初回。
长君濑水饶时誉,仲子梁溪见俊才。最是慈阴长庇护,过险化夷咏兰陔。
投閒结客叩禅扃,拾得林间一种清。倚杖细听黄鸟语,捲帘遥指碧云生。
清风麈尾驱尘态,春露瓯心破宿酲。便拟躬耕傅岩下,翻惭没世未留名。
松擎翠盖竹含斑,卜得岩居近碧山。采药任从云外去,寻梅曾向月中还。
明春杏花人满头,今年且占木稚秋。老夫醉写龙门罢,閒看盆鱼自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