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少小诗才苦不纵,束缚霜毫万牛重。有如工女立寒窗,刻剪衾裳作鸾凤。
虽然十指尽僵裂,神物焉能为我用。十年学诗祇自惭,那有一篇堪百讽。
一自明湖醉风雪,复出从军事鞍鞚。青磷白骨皆眼见,恨蕊愁花亦心痛。
夜镫草檄百纸空,晓月吹铙万夫閧。玉貌歌来尚战场,金朽丐处均厮从。
从此豪情风雨至,倏忽高歌鬼神送。流黄夺得九张机,织出天衣尽无缝。
李杜韩苏生不再,衮衮群儿空簸弄。放翁诗诀已轻传,清钟谁更敲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