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东方昔借车,尼父尝假盖。
一马兹不全,夷涂出如阂。
人无托乘宠,朝罕均茵载。
策足本乏谋,临风嗟有待。
京洛富华厩,權奇出青海。
翩翩陌上郎,灭没争星迈。
珂音杂鸾响,韉势动霞綵。
东郭独何为,徒行履将败。
围余二寸径一尺,十四字蚀铜华老。当时正抚田州还,八寨尚阻僮徭顽。
仙台藤峡总瘴疠,铸此意岂威诸蛮。金精夜泣霹雳裂,惨澹洞溪鏖战血。
故国沧桑独不磨,不朽忠勋视此铁。公昔手缚宸濠来,邮阳楼橹惊飞灰。
仓皇忆赖青田在,卧病还山共可哀。征南再出劳王事,父老拜棺空涕泪。
万树梅花缟素迎,生归庾岭犹天意。摩挲手泽无期年,今三百戴留苍坚。
文琴李印共后先,比部好古世所贤。吾闻佛狼机,害为兵火最。
金元以上史未闻,好事援经释以旝。从知此炮古岂无,世乱莫救城焚屠。
兴亡在德不在器,嗟公所恃非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