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晚解去,亲戚各还家。
泪落正湿衣,肠翻如转车。
借是昭亭水,相随亦有涯。
予今游宦意,曾不学匏瓜。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百尺高台却暮寒,虎头城枕碧云端。萦回二水苍龙合,流下前溪十八滩。
满城箫鼓乐无央,共说明朝是孟阳。却笑流年成老大,讵堪随众厕班行。
厌闻爆竹除残岁,谩对梅花忆故乡。何日得偿林下愿,簿书鞅掌任渠忙。
断汊惟馀旧姓存,倚阑投饵说当年。沙鸥曾见园兴废,近日游人又玉泉。
知君非久别,无柰亦分违。从此风期阻,渐看云会稀。
南邻想高士,东壁望馀晖。莫向碧山去,依依恋舞衣。
昨因献策滞秦关,又向金陵匹马还。桃李阴阴书阁闭,春风常伴一官閒。
高秋苏病气,白发自能梳。药饵憎加减,门庭闷扫除。
杖藜还客拜,爱竹遣儿书。十月江平稳,轻舟进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