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频年岁大饥,朔北民缭乱。山东复山西,旱魃赤焦遍。
三年天不雨,禾麦枯高岸。升斗比琼珠,饥饿无贵贱。
枵腹走东西,鹄形黝色面。勉登太行山,底柱王屋间。
汴梁古帝都,同兴哀鸿叹。僵卧不可行,道旁苦相见。
岂无王孙怜,谁储漂母饭。惨闻人相食,未毙忍吞咽。
一脔易一钱,直竟逊刍豢。甚矣此际情,不啻析骸爨。
长官廉得之,章奏通名殿。诏书振困穷,仓粟诘朝散。
已输万帑金,未获餐饱顿。四海恻然伤,豪富为激劝。
醵金未及千,道殣死逾半。纵有延喘息,畴克策昼旦。
客从东南来,微理姑擘判。移粟与移民,大道原兼擅。
曷不送灾黎,分留列郡县。十家养一人,一郡四百万。
数却合流民,力不劳神算。且谋挟纩棉,世界和冰炭。
冬至喜阳生,生机在顾盼。熟聆道路言,愿作刍荛献。
舍斯不亟图,衰草恐滋蔓。霜雪正满天,慈云望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