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金棺闭了,全凋孝绰三人。是曾祭徐君,摧藏掩抑,独倍伤神。
禁他五年肠断,已卷葹、不死是前身。到底山丘华屋,生前遗迹陈因。
人琴恸况牙琴。同调话频仍。数茗碗炉香,书签药裹,月夕花晨。
如今济尼重问,怆谢家、林下渺音尘。看取童牙孤露,他年头角嶙峋。
陈衍(1856~1937),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与沈曾植相识。二十八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形影无群消息沉,登闻三击血沾襟。皇纲一日开冤气,青史千年重壮心。却望乌台春树老,独归蜗舍暮云深。他时纵有征书至,雪满空山不可寻。
深庭夜寂,但凉蟾如昼。鹊起高槐露华透。听曲楼玉管,吹彻伊州,金钏响,轧轧朱扉暗扣。迎人巧笑道,好个今宵,怎不相寻暂携手。见淡净晚妆残,对月偏宜,多情更、越饶纤瘦。早促分飞霎时休,便恰似阳台,梦云归后。
孙郎昔日赋天台,金石音声锦绣才。惆怅赤城霞欲尽,桃花如梦却归来。
豆蔻梢头月一钩,照人欢喜照人愁。三年已受登墙爱,九死终拚抱柱谋。
敢望犀帷充面首,空分鸾镜挂心头。赠卿一把珍珠泪,好作金钗钿合收。
难分玉柱与金庭,咏罢霓裳舞袖停。银海波翻龙护甲,瑶台花满鹤添丁。
林栖月魄浑同白,梅压云鬟不露青。披氅风流虽已渺,百年吨曲有余馨。
去马来车声已阑,雪云低压暮檐寒。地炉山蘖烧初熟,软语聊为世外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