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世间奇境乃有此,云海涛头一峰峙。高削千仞中忽分,隔断尘迹三万里。
奥府天开清净门,危桥支石惊心魂。是中止可住仙佛,云连雾断愁猱猿。
松花香覆石屏护,翠微深处清音度。空山无人云乱飞,寂寂禅琴几朝暮。
君不见,上方僧,倚筇瘦影临青冥。又不见,寒江子,断墨何年蚀风雨。
定空禅室独坐处,静与琴台共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