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月微明,翛然万籁清。山禽忽飞起,偏傍竹林鸣。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人生谁不如,妄为世所束。兴来当自往,兴尽斯自复。
大雪暗溪路,新晴月微烛。去非之子慕,返岂斯人辱。
优游便所适,偃蹇媚幽独。
黄沙漠漠近幽燕,泽国心惊物候偏。远浦送帆初灭影,夕阳到水欲生烟。
时名愧我甘牛后,归计多君在雁前。倘遇相思须载酒,南溪柳外听潺湲。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絮风丝日飏新晴,望柳前川学大程。浪不起花澄沼彻,云无留叶太虚清。
林间整屐闻莺语,竹外支筇数蚁行。底事春愁都减尽,新来不似旧钟情。
昔祭郊坛今谒陵,寺中高处最来登。
十馀年后人多别,喜见当时转读僧。
峤北分携一纪逾,浮梁唯奉数行书。如何邂逅同萦绊,遂得从容接绪馀。
道旧良多动嚬笑,忘形不觉度居诸。出门幸且时相顾,更望新篇数起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