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避却尘嚣,天付与、烟霞清福。消遣是、轻衫蒲褐,闲怀远瞩。
雨后秧针临水插,阴深夏木环溪绿。把吟鞭、挥向晚凉时,闲驱犊。
宦梦醒,世情熟。云隐岫,书藏塾。爱渊明千载,清风遥续。
高唱新词谁与和,月中便好吹横竹。听飞泉、滚滚秸槔声,如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