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忆昔君方少年日,文帝潜宫曾一识。龙飞上天不可扳,图画空馀两奇石。
闭户读书三十秋,一线为官十领职。天长令尹莫我知,苜蓿朝盘胜肉食。
三年官满来扬州,僦屋正近横江楼。门前车马日如市,谈经讲易皆公侯。
公侯满座即沽酒,典却箧内青鼯裘。乡心苦忆长干里,明日君当渡烟水。
中山李桓文中雄,乃是君之渭阳氏。深衣再拜如母存,故宅重归令客喜。
岂无旧业问松筠,亦有清辉照桑梓。青云熟路君何如,白发沧江吾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