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霜寒断雁鸣,六平峰下送君行。孤帆杳杳辞亲舍,匹马翩翩入帝京。
禁邸疏钟朝佩影,桥门孤烛夜书声。遥怜得桂青霄上,应愧山中独隐名。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遥指红云望正阳,祥风飞捲九衢霜。洞开方丈三千界,高拱神尧十二章。
圣学渐看随日进,皇图应祝与天长。小臣何幸联鹓鹭,抖擞寒依日月光。
山接荒城,沙昏断浦。倚危栏、江天欲暮。六花纷绕,扑面更沾衣,难挥去。
似我离情最苦。
兽烟不断,貂锦添寒,恰又是、潮生风怒。素车白马,人道子胥魂,公莫舞。
一醉愁销万古。
一幅霜缣外,青青出自然。天机何敢议,珍重白衣仙。
与君未别且酣饮,别后令人空倚楼。
一点风帆若为望,海门平阔鹭涛秋。
解组归来鬓未丝,讣闻惊悼哲人萎。白云司职明刑日,铜虎分符作郡时。
堕泪有碑遗泽在,去官无砚后人思。最怜南国霜台夕,月冷啼乌绕树枝。
带月沾霜信马归。晓来添得鬓边丝。绮窗重按玉梅词。
紫陌铜驼劳怅望,黄河羌笛费悽其。闻愁万一阿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