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今年小暑雷惊屋,阴曀天时连三伏。乍夜西风已报秋,湿云犹作黄梅熟。
吾来浮家苕霅间,七夕重逢私心祝。祝他节序调暑寒,不愁困苦餐蔬菽。
比邻瓜果列几筵,道是乞巧求所欲。偶喜庭结蛛网丝,复讶针度月钩曲。
得意家家拍手欢,吉兆胜比灯花卜。吾侪自古拙谋生,不学儿女斗红绿。
岂甘愚戆事罔闻,省识昊苍厚我独。嗟哉人间多巧矣,名缰利薮逞驰逐。
戕伐性灵公输羞,雕镂肺腑成风斲。非无宽厚钟斯人,丑类鲜不笑讪腹。
何如赚此智巧心,无碍波流走尘俗。讷无语言钳齿唇,顿从柔媚更面目。
客曰此心非外求,求得舍失议精卓。我望银河四悄然,当檐清浅露华沐。
牛女双星岁一逢,乘运转移无穷朔。初无妙巧寓太空,怎惹离合閒情触。
悟尽此理漏未残,窗虚涵翠鸣筱竹。独倚阑干风拂裳,何处声声笛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