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吾闻周人拜,九辩各有则。空稽犹简易,振肃仪已极。
礼达百不烦,力致一可惜。苏卿抗匈奴,郑从厉绝域。
亚夫辞介胄,汲黯服长揖。生死矢不移,宠辱安所恤。
云胡后来者,软媚等难剧。望尘伏床下,不复论曲直。
黠以谄公卿,愚以祈老佛。颓流逐靡风,扫地尽古迹。
元章夙奇荡,动止异俗习。强项难苟俛,扪膝不轻屈。
自从辞君亲,久不为是役。落落无为乡,寥寥不齐邑。
伊谁与为礼,见此孤立石。飒焉松风生,隐只云雾出。
踞如猛虎化,厉若老蛟蛰。彷佛入鲁庙,正我缄口客。
又疑千秋亭,翁仲失其一。终知混沌凿,倏忽委灵骨。
欣然命袍笏,雅拜情孔适。物我了相忘,恭傲吻无隙。
清狂讵如许,深意将有激。全胜彼昏人,仆仆贾危慝。
但恐违中庸,行怪不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