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圹崩茔不记时,况逢寒食最凄其。天阴燐火沉荒树,雨积苔花入断碑。
尘世谩伤千古事,人生谁是百年期。白杨风里堪惆怅,日暮闻猿但益悲。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铜瓶纸帐镇相宜,一种清寒世少知。得气本来能耐冷,出群原不在多姿。
相逢缟袂霜千朵,散尽黄金月一枝。悟得此中真意处,白描还要性灵诗。
闻君读书处,乃在蓟山阿。水色开窗槛,泉声散薜萝。
濯缨秋雨至,把钓夕阳多。白璧浇田出,寒流没羽过。
风尘无燕息,宾客有羊何。一自从王事,空为劳者歌。
理寺承恩召,宫纱被宠光。红酣升海日,浓染自天香。
省德知轻重,裁衣称短长。章身良自愧,何以报皇唐。
道旁松尚小,翠色一何新。应有干霄日,浓阴荫路人。
中年举儿子,漫种老生涯。
学语啭春鸟,涂窗行暮鸦。
欲嗔王母惜,稍慧女兄夸。
解著潜夫论,不妨无外家。
水边何处觅芳菲,记泊孤山月影微。杖屦不须求涧谷,画图应遣入屏围。
含章半掩春娇面,姑射低垂雪色衣。江上重逢休问语,别来何事久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