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脱腕符移日旁午,鱼眼浮香须一煮。
客来捧腹共轩渠,暂时拨置官文书。
喜客恨无鲜可击,满盂脱粟饥时吃。
睡魔不待巧挤排,雪花小啜清风来。
人生何苦浪驰逐,但得所求心自足。
意在春风晓露边,爱惜一旗轻万钱。
碾破云龙还不饮,滟滟金荷扶玉筍。
渠方醉魄甘沉迷,我自诗情要勾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