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华堂春煖清昼长,紫檀烟袅狻猊香。水晶帘捲西山翠,牡丹花映娇娥妆。
鸣鸠乳燕闹春晓,回廊复道芬兰草。柳阴影转昼沉沉,花漏声迟人悄悄。
玉人细阅女诫书,支颐默识心安舒。心安舒,味道腴,善恶之戒秋月如。
牙床玉几坐终日,画屏锦帐垂流苏。回头阿姝珠宫侧,莲步轻移以无力。
云鬟斜坠若徘徊,纨扇低摇带羞涩。风流画工描此图,贞姿淑态良不殊。
柳眉烟锁杏花脸,蝉衫香拂青霞裾。想是当年乔二女,生来富贵由天与。
阿翁适遇乱离中,一见英豪即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