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章封事奏瑶京,侍女如花弄玉笙。夜半朝元人上鹤,九天环佩月中声。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释子能儒言,迥出惠远上。庵中阅遗编,光焰高万丈。
五月吴门客,相逢不可留。客堤芳草换,行树暖莺流。
江远摇归思,山长寄别愁。楚天迷送眼,云处忆携舟。
名园在咫尺,过从屡开筵。礼数宽先辈,谈锋纵少年。
新莺初绕树,浓绿已成天。花事春残未,彫阑芍药边。
探珠必极海,探玉必穷山。立志各有在,岂惮行路难。
新安文献渊,稽古之所关。秦火不能及,有书千万间。
家家诵唐虞,人人希曾颜。孰云先哲门,未易梯级攀。
既趋仁义途,慎勿由榛菅。归囊莫轻解,为子当谛观。
闲云两三片,各自东西飞。昨日庐山出,今朝湓浦归。
狐公韵胜冰玉肌,字则未闻名季狸。
误随齐相燧牛尾,策勋封作糟丘子。
子孙世世袭膏梁,黄省子鱼鸿鴈行。
先生试与季狸语,有味其言须听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