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溪山四时佳,今日更奇绝。天公妙庄严,施此一川雪。
飞花浩如海,眩转塞空阔。水西万珠树,玉塔照银阙。
碧溪不受冻,长滩泻清咽。渔舟晚犹汎,樵檐寒未歇。
悬知画不到,未省诗能说。归来强搜句,冰砚冷于铁。
不知严夫子,迎门生暖热。梅香不可耐,但觉酒肠㷎。
密融花气动,茶泛乳膏发。宁辞春笋寒,为暖花瓷滑。
瞢腾画屏暖,唤起眼馀缬。笑我独何事,作此淡生活。
想像高唐赋,何如径排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