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羌笛暗飞声,越海城头片月明。邻杵不堪霜下听,塞鸿偏向夜中鸣。
故人久近沧波远,明镜愁看白发生。几度相思孤枕梦,满庭风月不胜情。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杨公休簿领,二木日坚牢。直甚彰吾节,清终庇尔曹。幽阴月里细,冷树雪中高。谁见干霄后,枝飘白鹤毛。
佳人唯是惜韶年,懒向红窗理管弦。锦席安排胡蝶局,深宫不忌赌金钱。
较艺秋闱笑久留,潞河九月买归舟。谁将绿酒慰青眼,自爱黄花插白头。
野饭清香烹海蟹,客帆高兴付沙鸥。兴亡有感无人问,满地黄芦认霍州。
聪俊宫娥妙奕棋,每虞宣唤各穷奇。更阑自覆忘忧局,好著长防敌手知。
固爱春阴好,兼愁秋雨声。以兹无所植,独坐有馀清。
岸帻浮云度,摊书落照明。避人吾已足,何事更经营。
山磴崎岖猿夜号,溪流如沸石如刀。
刺桐花下思归客,待得天明有二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