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坐孤亭趋不稀,片云空翠湿罗衣。相逢莫话前朝事,剩水残山只雁飞。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珍重开山李道人,林峦奇秀甲诸邻。夺将狐兔千年穴,化作寒泉一境春。
潮来两岸平,风顺一帆轻。海阔浮云白,天低野树青。
久叨持斧客,非是弃繻生。岱岳行看近,秋高试一登。
三代卢龙将相家,五分符竹到天涯。
瘴山江上重相见,醉里同看豆蔻花。
花满长春洞里开,万枝云锦映楼台。刘郎不道谁家物,尽与龙媒带取来。
玉铉金觞未许拈,陶家风致我何嫌。云英一化春无迹,乳脚初翻火正炎。
真乐故应儿女笑,清欢那得故人兼。风窗细啜诗成后,何物中边数蜜甜。
十度麦城道,三分汉寿侯。蛮乡耘土瘦,鬼俗见鸦愁。
烈迹穷诸夏,青山让北丘。毗尼称弟子,荤血可能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