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啼来欲暮春,忽逢寒食倍沾巾。萍踪每恨天涯别,华发空看镜里新。
故垄松楸应渐远,异乡风景有谁亲。经过几处堪惆怅,浑是山阳笛里人。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万法先除病,谁能识病多。
因来净名寺,认得老维摩。
海水峰前听,秋山雨后过。
提刑旧题句,韵调复如何。
国不可负,城难以降。
夫妇俱死,节义成双。
援琴切切不胜情,又促官航觐帝京。疏雨蒹葭临水驿,淡烟杨柳过江城。
重看柏府群乌集,伫立梧桐一凤鸣。故旧相逢如有问,杏花时节续诗盟。
高松未化龙,僵立古涧旁。飞泉落天外,悬流千丈强。
势来苍石峡,六月洒雪霜。滔滔朝宗意,入海潴汪洋。
嗤彼采药儿,一苇何由航。曷若长在山,触石锵琳琅。
犹疑水乐洞,常居白云乡。谁人胸次阔,点染归毫芒。
浅波饥鹤立,渟渊蛰蛟藏。潇潇杂风雨,灵根茯苓香。
我欲问群仙,乞我辟谷方。大材当爱护,留待作栋梁。
身在蓬瀛亦醉乡,清冰出壑置高堂。谁知天上风云阙,不似人间日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