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挽长条刺拂衣,淡黄疏白共芳菲。五陵年少无拘系,落尽残香未肯归。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鸣鸠林外桑密,眠犊沙头草添。春水石桥红杏,夕阳茅屋青帘。
入棺闻说彩衣鲜,费尽亲心总枉然。十载宵晨有饥饱,不曾销我卖文钱。
信步腾腾野岩边,离家都为利名牵。
疏林一路斜阳里,飒飒西风满耳蝉。
王孙游远道,芳草日将斜。旧醉吴山月,今酣燕市花。
北程浑入柳,西马正求茶。莫遣双鱼断,相思岁晚加。
受知圣眷与谁同,师号封题寄梵宫。
为谢国恩来阙下,又承天泽去中山。
禅余静对江亭月,吟苦凉生海树风。
若到赤城逢羽客,但言孤鹤在金笼。
宸心寄宸翰,天语授天官。际遇升腾易,怀思补报难。
祥云横碧落,綵凤出金銮。何啻千钧重,当为百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