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桂管彫年,梅边送日,嫩寒犹力。燕寝凝香,南枝破愁碧。
生绡澹染,聊自写、清寒仙客。疏寂。冬树远怀,托栖霞游息。
青萝古陌。茶爨桃薪,泥香怨红藉。魂归路远瘴国。
郁江北。貌出几枝冰雪,留证劫灰经历。向茜纱橱畔,争识故人颜色。
数岁平津邸,诸生出门时。羁孤力行早,疏贱托身迟。
芳草看无厌,青山到未期。贫居悲老大,春日上茅茨。
卫玠琼瑶色,玄成鼎鼐姿。友朋汉相府,兄弟谢家诗。
律合声虽应,劳歌调自悲。流年不可住,惆怅镜中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