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满百光阴,琼楼再赏银蟾皎。蜕辰刚遇闰中秋,天意分明巧。
桂子香风未了。并祥烟、一时清袅。星辉南极,桃熟西池,绮筵开早。
人月双圆,月娥素貌年年好。西风雁外鹤南飞,瀛海云霞绕。
报道金莲屡到。拥飞琼、醉酣蓬岛。莱衣对舞,秦管联吹,洞天未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