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兰亭会,如何共远公。行看五云里,绝似虎溪中。
清梵花台雨,名香竹径风。未须论祓禊,自觉万缘空。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浸得荷花水一盆,将来洗面漱牙根。
凉生须鬓香生颊,沉麝龙涎却是村。
碌碌但随群,蒿兰任不分。未尝矜有道,求遇向吾君。逸驾秋寻寺,长歌醉望云。高斋纸屏古,尘暗北山文。
轻烟变渚色,寒浪啮堤痕。
鸟去枝犹动,沙颓水暂浑。
天涯芳草碧纤纤,送客都门诗酒兼。话以忘形欢正剧,客缘将别恨偏添。
雪歌自愧巴人和,星聚重烦太史占。我亦将归对黄菊,销魂无用赋江淹。
关内攻城战,淮东却敌兵。败亡初妄作,狼狈坐虚名。
贼势虽亡命,君心实好生。不知他日事,谁筑受降城。
伯鸾不愿仕,叔度亦无官。葛越制隐服,竹皮裁小冠。
所求年谷成,斯人获苟安。庶有一亩宫,可以歌考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