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兰亭会,如何共远公。行看五云里,绝似虎溪中。
清梵花台雨,名香竹径风。未须论祓禊,自觉万缘空。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岁暮凉风发。昊天肃明明。
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
朗月照闲房。蟋蟀吟户庭。
翻翻归雁集。嘒嘒寒蝉鸣。
畴昔同晏友。翰飞戾高冥。
服美改声听。居愉遗旧情。
织女无机杼。大梁不架楹。
门前半亩禾苗,日午翠色可描。笑问耦耕沮溺,何劳蓑笠终朝。
回塘最幽处,拍水小亭开。莫怪阑干湿,夜宿来。
雪峰峰顶寺,来此定诗盟。山瀑分云影,松风乱雨声。
眼明春树绿,心醒晓钟清。未好言归去,尘中事又生。
湖上群山对酒尊,无山无我旧吟魂。不须剪纸招魂去,留伴梅花夜月痕。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於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於心上起经纶。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