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片帆才到西泠路,无端湿云低扫。雨带龙腥,风行鹢退,却被角张相扰。
山灵应笑。叹薄命生成,冶游难料。碎墨零笺,扣舷打个断魂稿。
游踪休恨草草。待小红历乱,沙棠重到。姊妹花娇,湖山境靓,任我坐吟行啸。
前缘未了。也留得天涯,雪泥鸿爪。只恐登临,六桥秋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