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微池色定,林静藕花香。深树归残鸟,青山敛夕阳。
同心嗟远道,久别隔他乡。世事今如此,何因共举觞。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古镇再来游,涤尘因少留。杯收天上月,人坐暑中秋。
柳影临窗动,溪声到枕流。一瓢诗亦苦,或可比唐求。
远水吞天碧,危峰拔地青。何由云树底,挥麈坐茅亭。
元老新辞丞相秩,强藩欲觅假王封。可怜壮士心全改,谁信忠臣发上冲。
晋国甲兵千里马,吴人城郭五更钟。纷纷世事知何似,高卧长台第一峰。
江花低拂座,窈窕雨中枝。
湿翠笼芳树,娇红袅碧丝。
骊山清袚处,越水浣纱时。
可奈风前态,迷春映酒卮。
绿窗春鸟声,思君泪如雨。人来泪不收,却道思家苦。
真觉从前事事非,息黥补劓破重围。不求甚解书常读,亦欲无言麈岂挥。
衣制水田领尚阔,冠裁竹箨发堪晞。欠申曝背茅茨里,惟待春深上钓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