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十五

直将民社同儿戏,不蓄干戈不蓄兵。军马不来无别策,只催百姓急脩城。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猜你喜欢

紫兰淅淅光风转,绿叶阴阴禁苑凉。

天子万机多暇日,喜逢嘉节奉瑶觞。

野蔓粘筇,村垆围炬,巴山应共回首。水槛金尊,秋峦红树,风里龙钟双袖。

病长孤高意,漫自讶、沈腰消瘦。只馀肝肺槎丫,肠枯须润清酒。

此别苍茫谁省,问草没梁园,巢燕归否。下噀犹存,长镵自把,料理晚菘春韭。

赪鲤传书未,听一派、河声东走。莫恨伶俜,梅花寒夜相守。

晨起满闱雪,忆朝阊阖时。玉座分曙早,金炉上烟迟。

飘散云台下,凌乱桂树姿。厕迹鸳鹭末,蹈舞丰年期。

今朝覆山郡,寂寞复何为。

末路思前侣,犹为恋故巢。江山多胜境,宾主是贫交。

饮舫闲依苇,琴堂雅结茅。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

国难逢骄虏,时危惜俊才。盐车在泥淖,骐骥亦悲衰。

片月清秋照,商风一夜来。思君不相见,惆怅对西台。

早削云鬟。了悟三缘。比丘尼、也证诸天。偶谈妙谛,真破枯禅。

看日方中,花乱坠,石频颠。

自笑无端。蝶梦流连。送颜红、睡枕餐盘。拟除金钏,学坐蒲团。

奈痛荆凋,念椿老,恋萱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