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曲江通长溪,巨石平若掌。浮云荡空寥,野望豁疏莽。
崚嶒见孤高,寻丈得馀广。迹非禹凿后,代出秦封上。
虞皇昔南巡,旌旆息兹壤。乾坤来清风,丝竹振遗响。
凤仪方炳焕,龙化惊惚恍。江山无推迁,人世同俯仰。
黄生好古流,少小慕通傥。穷幽极遐方,况乃接乡党。
朅来幽燕客,尚结江湖想。文章藉流传,此志吾所赏。
平生怀古心,踔厉非技痒。高歌未终曲,深夜神独往。
送子天东南,何时税归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