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妙结元化,虚灵独函中。瀰漫八弦内,廓尔天地同。
以言道自守,了与真源逢。澄明烛万变,百体俱随从。
外视失初性,荡然若乘空。谁应静夜气,复与灵台通。
若人抱月神,日夕怀深衷。常虑爱物浅,思将拯疲癃。
名堂有远意,岂帷昌厥躬。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葳蕤兰叶青于黛。清芬自昔堪为佩。幽谷许相寻。红心同素心。
娉婷芳思永。花气如人静。微雨嫩晴天。春风年复年。
趁得江头航折苇,听教后面风波起。不负梁王所问来,只有此心如此水。
巍巍释能儒,十八大果士。每于垢浊世,见此无相身。
追貌自楚工,磷玉妙吴匠。种种出道韵,二幻与佛同。
在处为道场,五浊化净土。
平生心在恤痌瘝,一日辞荣出九关。袖却向来经济手,去循南浦看西山。
参差西北数行雁,寥落东方几片云。叠石小松张水部,
暗山寒雨李将军。秋花粉黛宜无味,独鸟笙簧称静闻。
潇洒襟怀遗世虑,驿楼红叶自纷纷。
舟倚桐庐岸,春风草树明。经由今假道,潇洒旧闻名。
山势侵云上,溪流见底清。兹行得佳味,夜枕听滩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