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妙结元化,虚灵独函中。瀰漫八弦内,廓尔天地同。
以言道自守,了与真源逢。澄明烛万变,百体俱随从。
外视失初性,荡然若乘空。谁应静夜气,复与灵台通。
若人抱月神,日夕怀深衷。常虑爱物浅,思将拯疲癃。
名堂有远意,岂帷昌厥躬。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制宅何其巧,连山复带溪。芳樽长有酒,嘉树自成蹊。
学舍祥鳣堕,歌梁贺燕迷。调琴明月榭,系马绿杨堤。
好畤田园美,南华物我齐。终当解簪组,同此味天倪。
山寺无僧涧道疑,华亭零落已多时。空潭云动蛟龙影,老树霜催虎豹姿。
漫拟稽阴成列坐,那同历下遍题诗。明年此地重相忆,石上梅花雪满枝。
溪草林花争碧红,伤心黄壤閟芳容。
短松明月易陈迹,断雨残云难觅踪。
伊昔老盆常共酌,即今败絮倩谁缝。
臼间一斗仓陈粟,薄暮归来独自舂。
刺天何事有群飞,抗疏还山病亦非。俄尔甘盘称旧学,贤哉疏傅返初衣。
海门秋薄胥涛壮,石纽书翻禹篆微。圣主宠行多异数,可知熊梦到渔矶。
一到花间一忘归,玉杯瑶瑟减光辉。
歌筵更覆青油幕,忽似朝云瑞雪飞。
羁旅吾方困,哀思汝正烦。
望云愁雁序,回首忆鴒原。
北圃蔬还盛,东轩菊想繁。
飘零不相见,沾洒独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