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静厌纷扰,幽寻给孤园。翛然香林下,似得桃花源。
一鸟落天镜,千花秀禅门。纷吾道机浅,谬接甘露言。
月色隐秋思,荷香清夜魂。终希偶缁锡,永矣超尘喧。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贫余归葬少,乱后上坟稀。烽火惊魂窜,川原战血肥。
暮云闻鬼哭,落日见乌飞。作客楼头者,频番泪湿衣。
疎拙本天性,束书归旧林。
世人皆失笑,泉石自知心。
山柿红犹涩,池鱼静亦沉。
於中观物意,吾道乐弥深。
五十馀年别故山,今朝底事挈家还。老来报本思宗祖,不为豪夸里巷间。
风骨神仙异,文章独羡超。早时登画省,远镇驻金镳。
诗咏东山美,尊开北海遥。功名身外事,贤达素无骄。
幕府秋笳起,随风度海濆。哀音摇落日,逸响度寒云。
断续边鸿羽,飞扬塞马群。万方烽燧熄,无拟玉关闻。
井道而今政有功,瓣香来吊邺侯宫。龙收云雨秋空碧,鸿起江山夕照红。
朱绂漫传封拜后,白衣真想指挥中。石池千古寒泉在,歌罢沧浪一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