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武林夜半北风疾,雪片垂天大于翼。孤山老梅僵欲死,跨蹇呼舟漫寻觅。
东吴钱生住昭庆,拥褐高眠送长日。吟成字字敌琼瑶,皎若天花堕禅席。
忆生三月来武林,啸傲西泠事琴奕。怜才总称陆士衡,好士亦有徐元直。
穷愁骨相自古然,典尽鹴裘壁徒立。沾沾访我空巷中,把赠明珰示亲昵。
风尘勃窣倦奔走,咫尺钱塘梦瓢笠。朝来策杖拟寻汝,泥泞阶除没双屐。
美人娟娟隔湖水,一望云山思无极。登坛大老俨欲尽,艺苑今谁占名籍。
羡君咳唾饶珠玑,下里千夫走辟易。文通老朽叹才尽,形秽那能不趋匿。
醉拈秃管书短章,小刺聊当正平掷。他年把臂姑苏台,倘许忘年订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