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故人归耕霅溪上,白日闭门无客往。扁舟乘兴吴门来,一片高情落烟桨。
越王台西春雨深,震泽波涛方泱漭。杨花几时飞已空,碧草青蒲抱堤长。
草堂相逢将奈何,但云酒熟来经过。倾壶一醉便归去,莫问门前张雀罗。
不见刘君幽恨积,凭君附书报衷忆。人生强壮岂长得,何用驱车逐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