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海上来,落日草根白。长啸登高丘,远望无诸国。
剑水东流霸气寒,台江千树叶声乾。英雄去后遗弓剑,蔓草芳陵那忍看。
我家正在平台北,十载迷魂归不得。几度逢人问故林,碧池细柳今萧索。
少年任侠无所忧,奋身欲向铜龙楼。长安春物忽相弃,终南灞水空悠悠。
青云迢递谁将引,况乃摧残更多病。绿发从教变雪霜,丹心未必随灰烬。
陈君倜傥无世情,读书千卷尚逃名。一门兄弟俱才俊,百岁严君更老成。
感君意气空流俗,贫贱相看情转熟。客舍迎霜已赠衣,山储累月常分粟。
风雨凄凄四月天,孤村芳馆度流年。未投定远佣书笔,羞逐君平卖卜钱。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灵机争堕有无功,色空犹未达空空。
空色本无权立号,无名全体露金风。
赠我火浣席,报君吉光裘。一笑结意气,呼酒黄鹤楼。
神交岂待语,与子为天游。携手阆风观,濯发扶桑洲。
下俟侠少年,笑嬉藏怨尤。世无羊尤烈,风雪且自谋。
东井不可酌,天驷岂服辀。
戎马驱驰未息鞍,春风沂曲一盘桓。试凭活水洪炉暖,暂解儒生彻骨寒。
百尺森疏倚梵台,昔人谁见此初栽。故园未有偏堪恋,
浮世如闲即合来。天暝岂分苍翠色,岁寒应识栋梁材。
清阴可惜不驻得,归去暮城空首回。
我志不在鱼,独把寒江钓。却笑剡中人,空回雪中棹。
一阁中安两藏书,当时有诤未同居。若教勘破西来意,紫气东行也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