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
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
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顷因物役牵,偶逐簪组辈。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
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念渠还领会,非敢独为师。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惨惨枯梢,初疑似、真酥点滴。见深红蒂萼,方认早梅消息。粉艳牵连春意动,冰姿照映霜华白。伴苍松、修竹似幽人,相寻觅。香远近,枝南北。幽涧畔,疏篱侧。便佣儿贩妇,也知怜惜。渭水渔翁方入社,西湖处士成陈迹。爱平生、炯炯岁寒心,无今昔。
金昆已矣怅鸿冥,玉季森森两眼青。跃马隔溪曾失意,挥毫今日却多情。
四皓安刘非助吕,戚姬空自泪纵横。若教如意为天子,未必能如孝惠明。
龙沙绝塞建公祠,正气森然仰令仪。直节可兴天下士,纯臣不愧古人师。
平生心事同天日,百代明禋荐岁时。闻道遐荒能报德,千秋大义重追思。
雨集枯也时渐满,藤笼老木一翻新。
如今且悦目前景,妆点亭台随分春。
苦寒搜病骨,丝纩莫能御。
析薪燎枯竹,勃郁烟充宇。
西山古松栎,材大招斤斧。
根槎委溪谷,龙伏熊虎踞。
挑抉靡遗余,陶穴付一炬。
积火变深黳,牙角犹愤怒。
老翁拥破毡,正昼出无屦。
百钱不满篮,一坐幸至莫。
御炉岁增贡,圆直中常度。
闾阎不敢售,根节姑付汝。
升平百年後,地力已难富。
知夸不知啬,俯首欲谁诉。
百物今尽然,岂为一炭故。
我老或不及,预为子孙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