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千岭树,桂水九秋波。露重猿声绝,风清月色多。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宁知信宜邑,乃在古高州。地接朱鸢近,天连碧海浮。
官仓馀火米,土俗罢绵裘。莫作炎蒸虑,男儿重远游。
城上望宸楼。梦里神游。山无重数水悠悠。唯有西江杨处士,来往扁舟。
金凤落何洲。君试回头。呢喃墙燕替谁留。谁道明年如斗大,借问沙鸥。
梦醒书斋月欲斜,瞢腾病眼半昏花。长安第一楼头客,独向西风苦忆家。
秋河挂树露华浓,残月衔山起听钟。花影满身寒不寐,不知身在最高峰。
占断淮南势,西风入鬓毛。
一江流不尽,多景最为高。
斜日迷烟树,孤帆送客舠。
兴怀人物少,今古等秋毫。
沙渺云长木叶稀,举头又见雁南飞。渔翁一路西江艇,经岁经年胡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