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斗柄危楼揭。望中原、盘雕没处,青山一发。连海西风掀尘黯,卷入关榆悴叶。
尚遮定、浮云明灭。烽火十三屏前路,照巫闾、知是谁家月。
辽鹤语,正呜咽。
微闻殿角春雷发。总难醒、十洲浓梦,桑田坐阅。衔石冤禽寒不起,满眼秋鲸鳞甲。
莫道是、昆池初劫。负壑藏舟寻常事,怕苍黄、柱触共工折。
天外倚,剑花裂。
彩云西坠,又黄昏,漫步先生祠侧。指点千年瞻仰地,惟有残墙欲裂。
野径无人,荒庭滴露,乱草凝春色。晚风吹过,空山一片明月。
诗笔曾动乾坤,长裘万丈,天下同寒热。每忆浔阳江上句,仿佛四弦幽咽。
藤管酒香,竹枝词苦,百世传风格。东坡杨柳,至今犹发新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