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庙枕秦淮路。是前贤、忠魂毅魄,旧凭依处。罗刹矶边黄礼部,死事英风千古。
更堪叹、烈妻贞女。嚼齿握拳人不见,仗江头、断石传馀怒。
三百载,血痕露。
一家更代非深误。尚纷纷、捐躯湛族,掉头不顾。假使先生今日在,遗憾更难悉数。
应哭杀、临春玉树。我向祠堂瞻拜罢,骤一天、苦雾飞寒雨。
闪闪见,云旗舞。